图片 浅谈地理概念教学中的能力培养_188体育在线_188体育盘接口_在线投注官网~

188体育在线_188体育盘接口_在线投注官网~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学科教育 > >

浅谈地理概念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来源::未知 | 作者:188体育在线_188体育盘接口_在线投注官网~ | 本文已影响

一、地理概念教学中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产生培养学生学习地理概念能力的构思主要源于以下依据。1.地理概念思维类型的多样性地理概念以其思维类型(而不是学科知识类型)多样、体系庞杂而分别于其它学科,这方面尤以初一、高一年级教材更为典型。如此众多的概念及类型,不仅反映出地理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体现出当今中学地理教学对学生学习地理概念的能力要求不断提高、扩展及深化。面对这种现实,那种忽视与违背学生认知途径与规律、轻视地理概念教学中能力培养的、以不变应万变(教师讲、学生记)的概念教学法早已落后于社会发展的正常需求。

2.令人忧虑的中学地理概念教学现状随着地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能力培养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众多的教学过程、教研论文及专著表明,连地理事物的分布、成因、规律、原理及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上,教师们花费了大量心血,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而对地理基本概念往往忽视其能力因素,忽视学生学习时应具备的、多种多样能力的培养,过多地依赖于记忆这一单一学法,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照本宣科的叙述性教法和文字解释的文字学教法。

形成上述状况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包括:①长期以来,中学地理教师对前述问题重视不够,甚至是还未意识;②部分教师在地理概念教学中也尝试了种种方法,但未能科学地、及时地研究总结,并上升为教学规律或理论;③教师在研究这一课题时,多从教法出发去总结或设计,而未能充分地按学生认知过程去划分学习地理概念应具备的能力类型,加以研究。因此,其研究结果多属点滴经验型体会,不可能在教学中产生持久性、普遍性的效果。

目前的这种现状其效果如何呢?广大教师恐怕是有目共睹的:①加剧了学生厌倦地理概念学习的心态;②强化了学生学习地理概念时死记硬背的陋习;③使学生在学习与考试两者之间产生盲点——不记不引,死记了又不能适应考题对概念灵活运用的要求;④因能力培养在教学开始阶段(概念教学)就采用了不正常的跳跃方式,故失去了牢固的基石。3.学习地理概念能力的迁移优势如同其他学科一样,学习地理概念时培养的各种初步能力,可纵向迁移至地理课其他知识类型的学习过程中。同时,由于地理学研究对象在时空上的广泛性与综合性,决定了它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不断融合的密切关系。因此,学习地理概念的能力也是不断地相向迁移与提高的,中学阶段多科能力培养的共性特征也证明了这一结论。

4.自学能力的起点与学习兴趣的终点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学习,经历了一个学会到会学的形成能力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会学又是自学能力的标志,而培养地理概念学习的能力过程,正是未来学生独立学习与研究的起点。没有把握学习对象及其基本概念的能力,是不可能深入到学科深层知识体系中去的。

学生从学习到工作,选择终生的研究方向,兴趣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兴趣的激发的最高层次是源于学生对学科知识和学习方法本身的热爱与钻研中的乐趣。地理教学这一层次兴趣的激发,往往需要学生从枯燥、单调的概念学习过程中去体验丰富的知识内涵和科学方法的真谛。当然,要达到这一目的难度是极大的。也正如此,培养地理概念教学中的能力这一课题是极有价值的。

综上所述,注重地理概念教学中的能力培养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从概念教学入手,其价值极高。

二、地理概念教学中能力培养的外部契机

近年来,中学地理教学的改革是随着其外部整体教学环境的变革而不断深化的,这种变革也为尝试研究学习地理概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契机。

1.高考科目的改革1992年后地理会考取代了高考,可谓是地理教学中的重大事件,使得一些应试教育特有的现象一挥而去,也使部分地理教师在无奈与傍徨中期待着,期待着恢复地理高考,以便重新被重视。殊不知,高考科目的改革正是给地理课松绑,为贯彻国家教委关于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指示精神,创造了全面培养能力等多项素质的大好时机!

2.地理教材的改革地理教材的改革是整体教学环境变革的重大标志。教材编写体制从一家独版到一纲多本,编写者们不仅要更新教材的知识,而且在能力培养的设计上苦思冥想,以达到跳出老模式、促进课堂教改、培养多种地理学习能力的目的。

3.授课手段与课时的调整高中地理授课手段由高二到高一,周课时由两节到三节,使得初、高中地理(概念等)知识衔接得更加紧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在课时上有了充分的保证。使教师可根据教材、学生等教学因素精心设计地理概念教学中能力的培养途径。本文上述的“外部契机”一题看似题外之言,但其阐述的真正内涵在于随着外部条件的不断变革,新中国成立以来地理教学改革的最佳时期已经到来,攻克地理概念教学中能力培养这一难题的时机已经出现。因此,全面培养地理学习能力是每一位教师肩上的重任。

三、地理概念教学中能力的培养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与研究,我将地理概念教学中能力的培养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明确目的对于学生来说,是否了解、明确教师的教学意图,是否有意注意教师在概念教学中进行的能力培养过程,将直接影响地理概念学习能力的培养效果。当然,其目的的明确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结合实例创造出“身临其境”的培养场景。

2.科学分类任何一个研究对象,从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出发点,都会得到不同的分类方法。究竟哪一种分类科学并实用,这要看我们研究问题的最终目的。我们在此探讨的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概念的能力,因此,就必须依据学生学习地理概念时普遍的、共同的认知规律,就必须依据学生认知过程中所必备的某些专项能力来科学地将地理概念分类。具体分类如下:实例归纳法外延联系法空间模式法综合分析法对比剖析法要点概括法因果推理法表象描述法直观图示法文字解释法

3.培养方法

(1)实例归纳法

①认知规律简述本类概念是研究者通过大量实例的反复研究,逐步归纳,概括出事物共同本质特征而得出的。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掌握它的正确认知渠道是重视前人提出概念时所经历的艰辛过程。当然,这一过程在教师的设计与引导下,其周期大大地缩短了。②能力培养目标在实现认知过程中,培养学生通过实例归纳与概括的抽象思维能力。③方法适用范围从众多实例中高度概括、归纳本质、形成抽象及具备哲学思维方式的地理概念通常采用这种方法。

④培养能力的方法、认知过程与范例第一,教师提出概念。(此时学生还不能准确地理解概念的内涵。)第二,让学生依据初步的理解判断一些难度较小的实例是否属于本概念的范畴。(大多数学生都能给出正确的结论。)第三,再次讲解概念。(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实例判断,初步理解了概念。)第四,教师提出一些难度较大的实例让学生再次判断。(部分学生犹豫不决。)第五,组织学生讨论,并提出判断理由。(学生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第六,教师指出概念的抽象内涵。(此时学生才真正理解掌握了概念。)第七,教师讲解实例归纳出概念的学法与所需能力,并强调学者们提出此类概念的真实过程并不神秘,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受到启发,产生学法与能力的萌芽。)第八,在今后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组织学生主动、自觉地运用实例归纳法去学习重工业、自然资源、农业生产中的专业化、天体等同类地理概念。(学生不断巩固了学法,逐步形成归纳与概括等抽象思维能力。)

第九,本方法可移植到其他学科某些概念的学习中去。

范例1运用实例归纳法学习天体的概念。

教师提出天体的概念后,要求学生判断太阳、月球、地球、流星体及彗星是否属于天体。简单判断后,教师再次讲解概念。提出气体与尘埃(太空中的)、人造卫星、太空中漫步的宇航员是否属于天体的难题,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判断及理由。最后,教师给出概念的内涵、学法、能力培养目标,并提出应用方法学习新概念的要求。

(2)空间模式法

①认知规律简述这是一类带有典型地理思维色彩的概念。它涉及的空间范围广阔,且多为立体化的三维空间,构成因素与现实状况复杂。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准备知识较少,学习时要经过文字描述、空间模拟图解、现实复杂状况介绍这样三步的认知过程。

②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立体化的空间想象能力,从简单经模式到复杂状况的分析问题能力。

③适用范围文字叙述与现实三维状况之间在空间上、构成因素上、形象与抽象思维跨度、极大的地理概念多运用此法学习。

④培养能力的方法、认知过程与范例第一,简述课本中关于概念的叙述。(学生因思维跨度大、已有知识少,不可能在头脑中出现概念在现实中的状况。)第二,强调概念在实际状况中的复杂性,指出只有建立立体模式才能逐步认清概念本质的思路。(学生开始注意从简单到复杂搭设“辅助桥梁”的思路。)第三,教师采用去粗取精、删枝叶留主干、变复杂为理想的方法,画出立体模式图像。(学生明确了理想模式下,概念所处的条件环境。)第四,在空间模式图上讲解概念的本质(运动)特征。(学生初步理解了概念。)第五,介绍由空间模式过渡到现实复杂背景下的状况。(学生经过文字、模式与现实三步过程,初步了解“搭桥”的学法,体验了空间想象、由简到繁的分析能力的培养。)第六,回到意义中来,再认知特征。(学生形成了科学的概念。)第七,在天球、气旋与反气旋、板块构造、煤铁复合体型及水循环等概念教学中运用空间模式法。(学生不断巩固学法,逐步形成空间想象和分析能力。)

范例2运用空间模式法学习气旋的概念。

教师提出概念并指出自然界里气旋的复杂性,及模式图引入的必要性。教师在黑板上边讲边画出间距相等、等差系列、等压线为同心圆状的气压场图。在图上讲解气旋是如何旋转起来的过程,并出示书后练习中实际气旋的状况图像,再次讲解气旋的定义。总结学法,要求应用到新概念的学习中。

(3)对比剖析法

①认知规律简述对比分析是一种古老的思维方式,随着研究的深入,它具有了更加深刻而科学的含义,由对比分析发展为对比剖析。学生在遇到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差异的概念时,其正确认知过程是明确表面关联与表面差异,再由表及里地解剖分析,抓住它们本质差异与联系。其中“剖析”又是关键环节,否则会半途而废。

②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比较与分析两项思维能力。“剖析”则是培养学生运用已知条件,深入探究本质的分析能力的体现。

③适用范围适用本法的概念应具备下列特点:第一,比较对象应从属一类知识的范畴,避免盲目扩展比较范围。第二,比较对象中至少有一个概念认知难度较大,避免画蛇添足。第三,比较对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反差。第四,比较对象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④培养能力的方法、认知过程与范例第一,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概念叙述。(学生感到两个概念容易混淆、难于区分。)第二,要求学生指出它们的表面差异。(学生产生比较差异的思维过程。)第三,引导(提问质量是关键)学生由表及里地剖析两者的本质区别。(学生产生比较思维的深化过程,抓住了两者的内在差异。)第四,要求学生反向分析概念间的表面联系。(学生通过逆向思维抓住共同的表象特征。)第五,引导学生剖析两者的本质联系。(学生通过老师设问的分析,掌握了两个概念之间的本质联系。)第六,回到课本的概念中,单独地概括出每一个概念的真正内涵。(学生通过对比剖析法的运用,准确地掌握了每个概念。)第七,在学习恒星与行星、太阳常数与太阳辐射强度、天气与气候、内力的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等概念时,运用本方法,做到得心应手。(学生巩固了学法,逐步形成了对比剖析的学习能力。)

范例3运用对比剖析法学习内、外力地质作用的概念。

指导学生阅读两个概念的教材叙述,并找出表面文字差异(能量来源与表现形式)。通过思考教师的提问,学生找到了由于表面差异造成的本质差异——外力在环境中的改造作用显示出极强地带性的规律;而内力则显示出极强的非地带性地质规律。为两种规律的出现打下了物质基础。引导学生找出同时性、矛盾性、共同作用于地表等表象联系,进一步剖析出两者的本质联系——内力决定着海陆分布的大势及地表起伏的格局,而外力则是在内力的基础上,对地表进行雕塑和改造作用(主次分明)。再回到各自的定义中,把握其内涵,强调学法的应用与能力形成的关系。

(4)因果推理法

①认知规律简述因果推理是学生常用的逻辑思维模式,在教学中屡见不鲜,故迁移性极强。学生学习此类概念时,只有经过明确概念构成因子、推导出因子之间因果的逻辑关系的过程,才能掌握概念。

②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推理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一因多果、多因一果与多因多果)。

③适用范围本法适用于存在成因规律的、多因子构成的、因子之间逻辑关系明确的地理概念学习。

④培养能力的方法、认知过程与范例第一,教师提出概念。(学生感到内容复杂,头绪繁多。)第二,要求学生找出概念中的组成因子。(完成此项工作,学生把握了概念的构成要点。)第三,教师提因,学生求果,也可逆推,提果导因。(学生通过连续地因果推理过程,掌握了概念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第四,教师指点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以帮助学生强化推理过程。(学生进一步明确推理线索,初步掌握学法。)第五,回到概念中来,学生独立完成推理过程。(学生巩固了方法,掌握了概念。)第六,在学习恒星、能源问题、粮食问题、农业区划、外向型加工工业等概念时,运用本法。(学生熟练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形成了推理与综合分析能力。)

范例4运用因果推理法学习外向型加工工业的概念。

教师提出概念,并要求学生找出党的开放政策、优越的地理位置、廉价的劳力;引进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提出能参与国际竞争的原因的问题,逆推因果过程;并指出根本与直接原因,归纳概念的意义。教师总结方法,提出应用要求。

(5)直观图示法

①认识规律简述直观图示包括地图、统计图表、图片及板图等类型,是地理教学的特点之一,在地理概念教学中起着积极有效的辅助作用。有些地理概念的学习,学生往往要经过抽象文字的学习,直观图示的辅助,变抽象为形象的思维,再上升为抽象思维的认知过程。

②能力培养目标借助形象手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③适用范围本法适用于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概念,特别是课本只给了文字、未给图像的概念。

④培养能力的方法、认知过程与范例第一,阅读课本关于概念的叙述。(学生立即会感到抽象思维的困难,想象不出概念所表达事物的形象特征。)第二,教师利用形象图示讲解概念中的抽象内涵。(形象思维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了抽象思维的概念要点。)第三,回到课本中去,理解抽象的概念。(学生形成了抽象思维的理解记忆。)第四,在生长期、霜期、耕作制度、常温层、环境等同类概念的学习过程独立适用此法。(巩固学法,逐步形成抽象思维与读图分析能力。)

范例5运用直观图示法学习常温层的概念。

学生阅读常温层的概念。教师画出纵坐标为深度、横坐标为温度变化幅度的统计图表,并在表中边讲解边画出由地表到常温层的温度幅度的变化趋势——山大至小,最终为零。结合课本定义,强调这一层面是温度变化幅度为零,温度为一定值,而不是温度为零。提出应用本法提高能力的要求。

(6)外延联系法

①认知规律简述在众多的地理概念中,有一部分并不“原产”于地理学科本身,而是采用拿来主义的手段,从相关学科的概念群体中选择出来,或经“加工组合”后应用在地理学科中的。面对此类概念,一般经过这样的学习过程:由地理概念向外延展,深入到相关学科的领域内,提取有用的知识后,重新回到地理概念的学习之中,理解新旧概念的关联,从而最终掌握地理概念。

②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去学习地理概念的应用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在今后的研究中具有现实意义。

③适用范围本法适用于与其他学科知识相关联的地理概念学习。包括直接引用的与“组合加工”后间接引用的地理概念。

④培养能力的方法、认知过程与范例第一,要求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概念。(学生阅读时已感到理解上有困难,但未意识到构成困难的原因。)第二,教师指出外延出处,并讲解概念外延的相关学科知识。(学生明确概念知识的学科构成,并掌握了其有关知识作为已知条件。)第三,引导学生运用其他学科知识去分析地理概念的未知内涵。(学生完成了相关学科新旧知识的应用过程。)第四,指导学生重温概念中的双重内涵,并为地理所用。(学生准确地掌握了概念。)第五,在学习商品性农业、自给性农业、自流井与泉等概念时应用本法。(掌握方法、形成应用能力。)

范例6运用外延联系法学习自流井的概念。

教师指导学生看承压水插图与文字,并指出自流井、井、泉三概念外延出处在物理学的连通器内。组织学生回忆有关连通器的知识。引导学生据此分析上述三个概念的内涵。最终重温概念中的连通器原理和地势起伏的作用,准确掌握了三个概念,提出应用的要求。

(7)综合分析法

①认知规律简述我们经常遇到一些重要的、复合型的地理概念。面对这些很难用一句定义或语言加以概括的概念,一般的认知规律为学生需全文阅读教材中围绕概念所介绍的事物空间分布、形成条件、因子构成、地理意义等具体内容;找出构成因子;综合分析各因子与主导因子的作用;通过后面原理、规律的学习来验证与巩固。

②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归纳、综合分析等项地理思维能力。

③适用范围本文适用于概念内涵丰富、前后知识联系广泛、具有高度地总结概括所学知识的特点的地理概念学习。

④培养能力的方法、认知过程与范例第一,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关于概念的综合论述。

[学生感到内容杂乱无章,无法确定概念的范围与要点。]第二,教师引导学生从中找出概念的要点。[学生明确概念的基本要点构成。]第三,教师组织学生综合分析各要点在概念构成中的不同作用。[通过综合分析,掌握了基础与主导要点,初步理解了概念的丰富内涵及相互关系。]第四,给出概念。[学生掌握,并初步了解复合型概念的学法。]第五,教师在讲完分类、成因、分布规律及原理后,引导学生体会前述概念的内涵。[学生由具体知识的学习回到概念的理解中来,起到验证与巩固的作用。]第六,在大气环流、农业区域、工业布局及自然带等概念的学习时,反复使用本法。[熟练地使用方法,学生逐步形成归纳、综合分析的学习能力。]

范例7运用综合分析法学习自然带的概念。

要求学生阅读自然带概念的综述,并回忆前五章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找出与分析下列要点:自然带的出现是以纬度位置和海陆质量差异、分别有一定热量与水分组合为前提条件的;占有一定空间的大陆带状形式;是地表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气候为主导,植被、动物及土壤为标志,地形为基础;带内充分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带间充分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理论。教师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各要点在概念中的作用。给出概念,并在后面的分布规律与成因中巩固概念。提出学法与能力的要求。

(8)要点概括法

①认知规律简述这类概念在中学地理教材中数量巨大,其一般的认知规律为通过阅读概括出概念的知识要点,加以记忆。

②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归纳及记忆能力。

③适用范围本法适用于那些文字叙述繁琐、但内容“平淡无奇”、能力与认知过程难度不高的概念学习。

④培养能力的方法、认知过程与范例第一,阅读课本中的概念叙述。[学生基本是可以理解,但未必能记住。]第二,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概念的若干要点。[学生把握住了概念的精髓。]第三,要求学生将要点带到课本去检验,以免由于轻率所产生的遗漏或科学性错误。[学生体验了概括与记忆的学习过程。]第四,在学习山区、天文四季、水文特征、能源、干湿地区及大陆架等同类概念时注意使用本法。[学生熟练掌握了方法,逐步形成了概括、归纳与记忆的学习能力。]

范例8运用要点概括法学习山区的概念

组织学生阅读有关山区的概念叙述,并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山区概念的要点——山地、丘陵、比较崎岖的高原。教师让学生将三个要点与课本对照检验。最后提出学生能力培养的应用要求。


188体育在线_188体育盘接口_在线投注官网~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