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带有鲜明的时代的烙印,它创成于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值得后人重视、传承与发展。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语文素质也有积极影响。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我们要扬长避短,“古为今用”,推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语文素质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该更深入,而方法必须更灵活,并且应该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时间、空间、资源。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有以下方式来更好的推进这一问题。
一、创设和谐氛围,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探求新知。要为学生创设自我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增强信心。如在讲季羡林的《永久的悔》一文时,我让学生谈他将来如何孝敬父母时,一个学生说:“我长大后找个温驯的好媳妇,不和妈妈吵嘴。”话末说完,惹得同学们大笑起来。这样的回答在常人看来似乎有点离谱,但我还是表扬了这个学生,夸他有孝心。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创设了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励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如果这一问题在课堂上处理不好,必然影响到学生的积极参与。
二、整体感悟,促进认识
人们平时感知的对象是由许多部分组成,各部分具有不同的特征,但是人们并不是把对象感知为许多个别的孤立的部分,而是把其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说明人的知觉有整体性的特点。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是一幅和谐完整的秋色图,它化景物为情思,表达了天涯孤客的旅情怀。它的美不是以单个孤立的形象如枯藤、老树、昏鸭、瘦马等体现出来的,而是由几幅画面综合起来变成统一完整的形象和意境体现出来的。如果孤立去欣赏这一和谐完整画面中的某个形象,它们并不美,一定要顾及全篇,从作品的整体出发,透过完整的艺术形象去认识它。这样通过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感悟,能更有效地让学生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
三、以读带讲,获得认知
朗读是把书面的无声语言转化为声请并茂的有声语言,是眼、口、耳、心并用,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朗读,能帮助读者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及文章的脉络,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如果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产生强烈的语感,从而获得认知。
四、品味语言,培养分析能力
阅读文章,要抓住文章最重要的语言(文眼),就抓住了全文的基调。抓住文眼进行讲读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重点、难点,字、词、句和篇章的教学自然也就被带动起来了,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鲁迅的《孔乙己》一文的文眼是:“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此句表明孔乙己的特殊身份。从喝酒的方式可知他经济贫困、社会地位低下;从穿着打扮可知他爱摆读书人的臭架子,不愿与“短衣帮”为伍,前后的矛盾暗示了人物命运的悲惨,文章前有说明后有呼应,题旨一目了然。
五、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可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进取动机,改善学习态度。
1.以疑激趣。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的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如阅读了《小鹿的玫瑰花》一课时,学生提问:“刚开始鹿弟弟为什么说玫瑰花白栽了?后来为什么又说玫瑰花没有白栽呢?”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互相议论,自主探索解决。这种教学即真正达到以学生的问题不断提出为教学的开始,至学生锲而不舍地解决问题为成功的归宿,对教学十分有效。
2.以境激趣
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特点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情绪高涨、兴趣倍增。例如我在上《泉水》一课时,播放了课件《泉水》,让学生观其形,闻其声。整节课,学生始终处在欣赏、品评、回味的亢奋之中,教学效果也很好。
3.以动激趣。
学生有喜欢自我表现的心理特征,对自己所扮演的文中角色很感兴趣。因此,我根据课文特点,顺应学生的迫切需求,创设表演良机,促进学生深化感情认识,具体形象的理解课文。如上《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时,我让学生分别扮演五岁的萨沙和她的妈妈,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通过语言和动作表现出来,这样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加深了课文的理解。
总之,语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该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定能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教育类 > 教育理论 > >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之我见
来源::未知 | 作者:188体育在线_188体育盘接口_在线投注官网~ | 本文已影响 人
- 上一篇:搭建活动立交桥 驶上育人快车道
- 下一篇: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范式
随机阅读
- [教育理论] 浅论学案教学法的编制、操
- [教育理论] 在哪丢失“课堂教学的度”
- [教育理论] 效率——学习进步的原动力
- [教育理论]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效
- [教育理论] 巧设情景 建立快乐课堂
- [教育理论] 给学生一个“点金指”
- [教育理论] 以偶发事件为契机 为习作
- [教育理论] 教育因爱而美丽
- [教育理论] 论教育技术学科的理论与实
- [教育理论] 班主任应重视自身综合素质
热榜阅读
本周TOP10
- [教育理论] 浅谈教师在教学中的魅力
- [教育理论] 打开农村小学生心灵天窗的
- [教育理论] 浅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教育理论] 如何处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
- [教育理论] 让幽默伴随课堂
- [教育理论]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
- [教育理论] 追问,一种有效理答行为
- [教育理论] 谈新时期职业技术学校的人
- [教育理论]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
- [教育理论] 试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创新
- [教育理论] 让生活的灵光在课堂中绽放
- [教育理论] 适当运用赏识教育,激发学
- [教育理论] 家校结合 共育生态教育
- [教育理论] 注意习惯培养 提高综合素
- [教育理论] 运用“五大策略” 成就高
- [教育理论] 教师要做“牧者”不要做“